乐鱼网.com

机器人行业深度报告: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附下载)

来源:乐鱼网.com    发布时间:2024-02-13 03:06:41

  原标题:机器人行业深度报告: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附下载)

  今天分享的机器人系列深度研究报告:《机器人行业深度报告: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

  应用在工业产线领域,可重复编程实现自动化控制的机械结构。工业机器人指应用在工业产线领域,通过输入程序进行自动化控制,可重复编程的多功能机械结构。

  工业机器人 VS AGV:本报告界定的工业机器人主要指应用在工业生产制造产线的机器人,而 AGV作为移动机器人更多应用在生产后的转移或物流领域,故不包含在本报告的研究范畴中。

  工业机器人 VS 数字控制机床:本报告界定的工业机器人较数控机床而言,灵活性更大、通用性更强、 应用场景范围更广、拟人化更强。而数字控制机床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工作台和刀具移动的机床, 不包含在本报告的研究范畴中。

  1962年首台工业机器人由美国公司Unimate制成,并在通用汽车初步实践。1967年日本企业引进美国技术,1980年因劳 动力短缺、多项技术(如交流电驱、微处理器等)突破,日本工业机器人产销量跃居世界第一。20世纪90年代,德韩两 国制造业的强劲表现带动工业机器人发展。2010年后,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工业机器人在政策推动、工厂需求等因 素推动下,成为全世界最大市场。

  改革开放后,制造业虽进入上升期,但受限于物质和科研条件,早期工业机器人研究由少数科研所负责,政策支持力度小。 入世后,我国技术明显落后,外资加速在华布局,这时期我国政策主要有两个特点:

  2)扶持国内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对核心技术和工段定点突破。2016年前后,我国步入产业升级阶段,工业机器人属于智能装备重点领域,这时期的政策综合性显著地增强。政府通过设立行业标准、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创新中心等多项措施来推进产业国产化、智能化。

  技术的成熟与融合推动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深度,其中与机器 视觉相关的AI助力工业机器人更智能化,现阶段影响最大。

  不同技术对工业机器人的推动作用不同,AI主导智能、云计算主导“外脑”发展与共享、AR/VR主导交互,目的是让 工业机器人更智能、更好用。近年来,国内底层技术,尤其是AI、云计算,发展强劲,使得传统机器人有机会向着 “机器人+”方向迈进,工业机器人将实现更高的智能化、网络化和交互性。

  云计算可助力工业机 器人“外脑”发展,推 动“眼/脑”功能的发 展与互联。工业机器人 上云后可具有更高的算 力、数据存储能力,进 而逐渐完备自身的学习 能力,还可以学习和 共享其他机器人的能力。 边缘计算亦如此。

  AR/VR可助力工 业机器人的人机交互能力,自然的交互具有降低使用门槛、方便现场实施、 提高运维和管理效率等功能,同时, 还可保证特殊情景下的安全问题。

  潜在劳动力不足,人口成本走高与机器人价格下行形成对比, “机器替人”成大势所趋 。

  1)人力方面:其一,制造业潜在劳动力市场的适龄人口持续减少的现象或将维持10年以 上;其二,制造业从业者成本不断走高。

  2)工业机器人方面:与人对比之下,工业机器人具有两大优势:第一,能在高危环境中生产,且具有规模效应。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伴随着技术升级,工业机器人将更稳、更精、更智能,可应用的场景也越多,未来可应用潜力大。第二,售价逐年降低,虽在去年受供应链影响略有涨价,但成本降低是趋势。

  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空间巨大,国内厂商经过20余年的积累, 在国产化的浪潮下具备一定先发优势。

  1)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工业机器人应用密度虽然低但近年来增势较猛, CAGR达到37.9%,位列全球第一,且国家已经提出要在2025年实现制造业机器人较2020年翻番的目标;

  2)虽然目前仍然依赖于进口国外品牌,但经过20余年的发展,国内工业机器人厂商在国产化的背景下,在锂电、光伏等新方向具有先发优势,且未来将会逐步走向国产替代。

  2022年,3C电子与餐饮行业受消费不振影响,增速放缓,取而代之的是汽车、光伏、储能等新能源相关产业的稳定 增长。从数据上看,国内新能源汽车在全球电动化的大势下,即便受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和补贴退坡影响,在2021、2022年 产销量仍保持快速地增长。光伏装机量在宏观政策的推动下始终保持高景气度,同时,海外市场受缺电、电价高企影响,光 伏产品需求攀升,成为近年来我国光伏产品出口的重要支撑因素。上述两个行业的高景气度成为国内工业机器人需求量开始上涨 的主引擎。

  从工业机器人的保有量来讲,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将突破150万台,预计未来三年将保持稳定增长。

  从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增长驱动来进,2020-2021年的增长驱动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需求爆发,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增速较高。2022年因疫情全国大范围停摆,增速下滑。未来几年,受《“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和全球经济去全球化的影响,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可能以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增速平稳增长。

  从工业机器人的类型来讲,2022年仍以多关节和SCARA为主,其中多关节占60%左右,SCARA占40%左右.

  控制器直接决定本体的轨迹、位置、位姿、速度、加速度、操作顺序及动作的时间等。控制器控制的本质是根据运动要求 和传感器件的信号做必要的逻辑、数学运算后,将正确的控制信号传递给伺服系统或其他动力装置,执行单元执行运动 要求。国内外控制器的性能差距主要由两方面决定:

  1)软件方面:其一,成熟厂商的控制器是“黑匣子”,国内算法模 型参数设定可借鉴性弱;其二,研发与实际应用是两回事,实际应用晚且量小,与运动控制、路径规划等相关的底层算法 无法依靠大量的工业机器人的生产实践所积累的数据来进行训练优化;

  2)硬件方面:高性能的控制器的底层芯片、配套设备(如伺服电机、编码器、减速器)等都需要进口,与本体的磨合度不够。

  技术积累型企业多以自研为主深耕产品,行业经验型企业多 通过收并购拓展行业和场景,新兴企业打法较综合。

  随着国内业机器人有关技术成熟度不断的提高,国内工业机器人本体企业切入赛道的途径不一,以2008年工业机器人被纳 入重点支持领域为分界,大体可分四类:跨界发展(由别的业务拓展至机器人业务)、自上而下(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 起家,从零开始自研,市场技术极不完善)、自下而上(由垂直行业经验拓展至多场景、多行业)和新兴企业(直接切 入机器人赛道,市场技术相对完善)。不同企业自身基因不同,成长路径不同,当前布局也有所差异。总之,注重技术 积累的企业更偏向产品类型及能力拓展,注重行业积累的企业更偏向场景深耕和行业拓展,而新兴企业则依托新型产品 和出海切入。

  工业机器人受行业要求所限,其产品一致性非常高,故在价 格、渠道竞争白热化的同时,跨界布局是企业主要差异点。

  机器人在工业领域和消费级领域的发展逻辑非常不同。消费级机器人强调产品的交互、个性化服务,并且要求快速占领市 场,故其发展逻辑更加关注产品的功能迭代与推陈出新,是典型的C端市场打法。而在工业领域,强调“稳”,保证稳健 生产是重点,产品发展逻辑需要兼顾性能稳定性与应用场景的适配性,故当前整个工业机器人市场呈现出非常高的产品一 致性。因此,本土企业在历经价格战、优势行业渠道争夺等激烈竞争后,企图通过研发新产品、增加产品覆盖广度等方式 拓展新业务,比如布局医疗、教育机器人等消费级领域。

  海量/完整电子版/报告下载方式:公众号《人工智能学派》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工业码垛机器人的优势与劣势分别是什么 下一篇:世界十大工业机器人公司日本五家中国一家上榜